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好传媒门户网 (https://www.haochuanmei.cn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编程 > 正文

《上新了·故宫》被指“过度商业化”,别对文化类节目要求那么苛刻

发布时间:2018-12-04 06:41:06 所属栏目:编程 来源:36氪
导读:原标题:《上新了·故宫》被指“过度商业化”,别对文化类节目要求那么苛刻 成功安利贱萌雍正、“土味”乾隆后,故宫又来推销文创产品了。 近日,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文化类节目《上新了·故宫》正式在爱奇艺和北京卫视播出。在每期节目中

原标题:《上新了·故宫》被指“过度商业化”,别对文化类节目要求那么苛刻

成功安利贱萌雍正、“土味”乾隆后,故宫又来推销文创产品了。

近日,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文化类节目《上新了·故宫》正式在爱奇艺和北京卫视播出。在每期节目中,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将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,,探寻故宫历史文化,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,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。

简单来说,《上新了·故宫》就是通过综艺节目卖衍生的文创产品。它借助文创产品“上新了”的内容安排以及嘉宾“文创新品开发员”的身份,把综艺周边产品的制作搬到台前,让嘉宾在边逛边看中将产品推广给观众。

在很早之前,综艺节目推出衍生品已经成了一项常规动作,形式也十分丰富,包括电影、游戏、衍生节目、衍生产品等。例如《奔跑吧兄弟》、《爸爸去哪儿》等纷纷拍摄了同名大电影,推出同名手游,而《中国有嘻哈》、《这就是街舞》则推出了包括项链、T恤等在内的相关衍生产品。

与之相较,故宫出品的文化类综艺推出衍生周边甚至更加符合自身定位。毕竟故宫本身就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出品文创产品的大户。

据官方数据,早在2016年,故宫的文创产品已为其带来了超过10个亿的营收。其文创产品SKU 10500件,跨界美妆、时尚和食品等行业,甚至还开发出了旅游、游戏和表情包等泛娱乐产业产品。故宫文创产品在年轻人群也中拥有极高口碑,几乎每次推出主打产品都能引发年轻消费者的追捧。《上新了·故宫》此次也让不少年轻消费者种草其主推的“仙鹤睡衣”。

淘宝数据显示,《上新了·故宫》首期推出的美妆日用品“美什件”,单日抢购达到5000套,第二期的“畅心睡眠系列”睡衣,目前也拿到了超350万元的筹款。

《上新了·故宫》被指“过度商业化”,别对文化类节目要求那么苛刻

网友在微博上安利“仙鹤睡衣”

然而,在这一片种草声中,《上新了·故宫》也遭遇了口碑危机。一种观点是,“《上新了·故宫》已经变《上新了·周边》,整个节目就像一个大型的广告片,传播文化是假,赚钱是真”。

平心而论,观众对于文化类节目的商业化会比普通综艺要敏感的多,而与《国家宝藏》、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、《一本好书》等文化类综艺相比,《上新了·故宫》的确融入了更多商业化的元素。如果说它的目的只是为了卖广告,则有些偏颇。

众所周知,国内文创市场虽然规模庞大,但文创产业因为优秀IP较少、创意抄袭和侵权现象严重发展得并不容易,维权也十分困难。《上新了·故宫》将文创产品的制作生产过程摆上前台,无疑能够加深外界对于该行业的理解,促进文创产业的创作者与消费者直接的互动和沟通。在节目官微下,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观众在评论区提出疑问,想要对节目中呈现的产品和故事进行进一步的了解。

而文化类节目创新更是艰难,《上新了·故宫》打破此前单一的讲故事模式,用“生产”和“种草”等新方式,吸引了年轻观众对故宫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兴趣。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。

担心节目被过度商业化的出发点是好的,不过,外界对于创新的节目模式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支持。毕竟在诸多综艺被指“抄袭韩综”的行业大环境下,能够主动创新已属不易。

(编辑:好传媒门户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    热点阅读